衔接企业需求 助推产业升级——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多元化技能培训格局 |
2023年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社局立足滨海新区特色产业优势,以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打造“全频道”技能培训格局,以公共就业服务汇集培训资源、以企业现实需求引导培训方向、以职工反馈检验培训成效,致力于建设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以公共就业服务汇集校企资源
“我们去年开展项目制培训,共申请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26.6万元,惠及全部58个培训班次的1808人。同时,我们还得到了课程内容上的支持,极大地扩展了已有的培训范围与内容。”滨海新区富联精密电子(天津)的管理人员介绍。
项目制培训是滨海新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在“提技能”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围绕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展开,由各家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实际设计课程、组织班次、开展培训,滨海新区人社局在提供培训补贴的同时,帮助企业对接外部培训资源。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通过开展企业项目制培训、职业(技工)院校订单式培养、校企融合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社会培训机构的第三方补充性培训等多形式培训,形成了企业、院校、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等各方参与的培训格局,构成了对滨海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的有力支撑。
同时,滨海新区人社局借助公共实训中心,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并引入第三方院校对接、匹配企业培训需求,打造了“一手托院校、一手托企业”“院校、企业、基地”实时互动的技能型人才就业实训公共平台。
截至2023年年底,滨海新区各类培训项目共补贴22835人,其中补贴重点产业链企业19768人,累计支出培训补贴约1748万元。
以企业现实需求引导培训方向
“培训课程是根据设备升级后的技能与工序要求设计的,包括半导体切割、智慧视觉检测、工业工程、数字孪生等课程。学员主要是一线生产与辅助人员,以及部分接触一线的管理人员。”近期,通用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公司内部技能培训过程中,讲师均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整体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具体工序操作要求,以便帮助一线操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技术改进后的生产流程。
在培训过程中,滨海新区充分发挥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性。项目制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由企业自行确定(或和培训机构协商确定)培训内容后,向人社部门提交开班申请;培训完成后,学员取得相应证书,由企业或培训机构申报培训补贴。在这一过程中,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会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培训结束后提交的班期录像进行审核,确保培训质量。
同时,滨海新区人社局鼓励企业利用自有信息化资源,开展线上培训、岗前培训。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培训资源规范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按照市级或区级标准给予培训费用补贴;企业对联盟或产业链内其他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的,给予培训实施企业市级或区级培训费用补贴。
以校企融合力量充实培训体系
校企融合推动技能培训发展是滨海新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滨海新区人社局积极规划、主动协调职业(技工)院校与本地区重点产业链企业合作,发展新区“1+3+4”产业所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学科和培训项目,引导重点企业及龙头企业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实施教学,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式培养,实施“双证”教学。
“去年我们公司一共有15个班次612名员工参加了项目制培训,讲师既有企业内的资深技术人员,也有从院校请来的老师。”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与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情况,“我们还与他们合作开展‘2+1’模式的订单班,学生们从二年级开始接触公司生产一线的具体内容,包括制药、检测等环节。后期我们还会组织学生入企实习,进一步了解制药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融合,滨海新区组织86家重点企业与职业(技工)院校结成“滨区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盟”。这种校企融合模式有利于完善职业(技工)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及产业发展实际情况。
“学院不仅能通过与盟内企业的合作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还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比如,我们学院组织了23名学生参加目标企业培训,接受校企师资的联合培养,今年毕业后就可以入企工作。”滨海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技能思政项目也是滨海新区人社局在校企融合过程中推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不仅能接受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技能教学,还能获得学校辅导员和企业思想导师的指导,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车间的实际情况,在近距离接触生产一线实际情况、提升技能实操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社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17
联系方式:022-6530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