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技能滨城”拥有越来越多能工巧匠!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4-01-03 22:25      来源: 滨海发布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执行程序指令,快速书写出“滨城工匠杯”几个字,并绘制出一幅滨城美景。12月29日,工业机器人“滨滨”和“匠匠”在首届“滨城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上惊艳亮相,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操作于“千米之外”,精准到“厘米之间”,远程操控数十米高的大型设备吊装集装箱;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精准操控复杂曲面机床……来自新区各行业的优秀“工匠”齐聚闭幕式,互相交流,接受表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在滨海新区初步形成。

    探寻滨海新区的城市基因,制造业是这座城市长期以来的发展根基。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时代的齿轮开始转动,制造业被赋予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如何培育新“工匠”,抢占新赛道,书写滨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年来,滨海新区加快“技能滨城”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努力锻造高素质、技术精、专业强的技能人才队伍,涵养技能人才“蓄水池”,一批批高技能人才正为新区实现制造强区和创新立区提供强大支撑。

    以赛促学 深化产教融合

    在天津航天长征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徐超和门思成 ,作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他们目前在天津航天长征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实习,成为航天装备技术产业的“新兵”。

    促成徐超和门思成到公司实习,不是学校推荐,也不是招聘会,而是一场竞赛。

    2023年5月,滨海新区启动首届“滨城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围绕新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分行业、分职业、分层次开展12项技能赛项,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推动产教融合,让学生离开课堂,走向实战,在赛中学,在赛中练,提升技能和个人素质。此次大赛共涉及智能制造、信创、石油石化、航空、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共吸引来自京津冀的133家企业和59家院校的1000余名选手参与。

    徐超和门思成参加了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的学生组的比赛,而同样参与此次比赛企业组的选手王鹏,来自天津航天长征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比赛中,王鹏不仅和两位学生进行了切磋较量,而且也发现了公司紧缺人才。“五轴联动加工技术人才非常稀缺,我发现两位同学动手能力强,个人素质不错,当即就和学校、学生沟通,邀请他们到公司实习。”天津航天长征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机加工段组长王鹏说。

    比赛既是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锻炼提升的机会。

    徐超说,从比赛准备到实战再到公司实习,一路上他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如果不是参加这个比赛,我可能没有机会到公司实习,因为别人看不到我,通过和企业组选手交流,也了解到市场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帮助我更好就业。”徐超说。

    在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鉴定赛项中,选手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兔血样本DNA提取和检测。“磁珠法提取血液DNA是当今企业主流的检测技术,我们把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竞赛中,让选手在比赛中得到学习、锻炼,为新区生物医药行业挖掘、选拔、储备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企业、行业发展。”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树峰介绍说。

    以赛促训 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

    2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个优胜奖,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新区派出的10名选手斩获佳绩,用过硬的素质展现了滨城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深入对接新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滨城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在赛题设置上,瞄准产业最新动态,紧贴实际生产需求,并与国赛、世赛接轨,提高竞赛的含金量,选手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技能,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实现深度融合。

    “以往的竞赛我们使用的都是传统燃油车,此次竞赛我们使用的是插电混动的新能源GTE车型,竞赛内容围绕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设置,比如在断电情况下更换高压组件,这也是和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赛项接轨的,最大限度复原在实际汽车维护、维修、检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以赛促练的目的,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总装车间技术组主管、工会主席高晓旭介绍说。

    天津生联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与全国多个省市的30余个团队的较量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区块链应用操作赛项优胜奖;同时,该公司在首届“滨城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区搭建的竞赛舞台。“团队在区级比赛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有利于公司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让我们更有底气迎接国家级赛事的挑战,希望新区多举办此类竞赛活动,助力公司人才团队培养。” 天津生联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



    传艺兴业 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抓手,滨海新区充分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高质量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为专门解决水下行业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而设立。团队负责人杨险峰坦言,突破关键技术,必须有一支专业团队,技术需要传承。“通过传、帮、带, 把技术传承下去,让团队一起去攻克难题,有了人才梯队储备,技能才能真正进步,企业才能长足发展。”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险峰说。


    今年滨海新区启动了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工作,确定了30个滨海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这次有幸拿到了区人社局的资金补贴,可以将械手关键核心动力部件的减速机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整机重量下降,从而全面超越国外,彻底解决水下机械手的技术封锁问题,助力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的海洋强国建设。” 杨险峰说。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共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7家,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6家。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刘海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张虎技能大师工作室、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田立虎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


    锚定目标 再出发


    近年来,滨海新区着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印发《滨海新区深化产教训融合发展加强新时代“技能滨城”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了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培育提质、培训提效、评用提级、激励提档,促进技能人才培养链与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和脱颖而出的舞台。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3万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2.2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0.9万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与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与致恒(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佛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产教融合签约,支持产教融合合作113项。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25人、天津市“海河工匠”23人(占全市57.5%)、天津市“技术能手”102人、滨海新区“技能大师”80人,“助力产业,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的产教训有机融合局面初步形成。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支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技能滨城’建设,助力滨海新区高质量支撑发展引领行动。”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rsjadmin&check_checkdate=2024/1/3 22:28:33&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